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超半数猪场将会消失养猪人如何自救?
2024-10-15 14:21:17

  “未来8至10年内,中小型养猪场将面临严峻考验,大量猪场或将难逃关停命运。”

  一方面,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已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这直接反映了当前我国养猪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和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下滑导致的消费结构调整也使得猪肉消费量逐年下降。“去年猪肉消费占比虽仍占整个肉类行业的57.8%,但同比已下降5-10%,且专家预测未来这一比例将进一步降至30%左右。”张从林表示。

  与此同时,在生产效率方面,我国养猪业正不断追赶国际水平。农业农村部23年的综合数据显示,全国PSY平均水平已达20.4头,而国外普遍数据则在30头以上。

  尽管存在差距,但我国养猪水平和能力在不断提升,MSY和PSY也以每年0.6-0.8的速度稳步增长。预计未来8至10年,我国PSY平均将达到27-28头。

  基于这些现状和趋势预测,张从林指出,10年后中国可能仅需2000万头母猪,现有产能腰斩,养猪业将面临严峻挑战,未来只有成本低且持续盈利的猪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且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中小猪场将面临与大型养殖企业更为激烈的成本控制竞争,跑得过就会活下来,跑不过就会关停。

  针对当前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的预测再结合扬翔股份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张从林认为做好猪只生长培育上的精细化管理、加强生产管理、提升设备智能化等是养猪人突破重围的有力手段。具体而言:

  通过改良品种,降低料肉比,提高出栏重量,从而减少饲料消耗和成本。同时,提高PSY水平,PSY每增加一头,商品肉猪的成本大概降低10-12元。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的加强,传统养猪业必将被互联网养猪、数字养猪所重塑。因此,提升猪场的养殖环境与智能养殖水平,减少人工依赖,多用设备养猪,是适应未来养猪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猪只精准的营养需求量,以及营养配方的调配需求,对原料进行评估进而优化价值采购策略。

  同时,母猪和肉猪阶段要做到原料、营养需求量、配方、加工工艺及饲喂的精准,以满足母猪和肉猪所需的营养量,实现精准营养。

  非洲猪瘟和蓝耳病等疾病持续威胁着猪只健康,因此必须做好生物安全管控和疾病预防。同时,建议优化生产管理手段,如降低后备猪培育成本,可将配种日龄从常规240-260日缩短至220日,或提高后备母猪成种率和生产母猪留存率、批次化生产等,以进一步提升养猪效益。

  一个稳定且专业的团队是创造效益的基石,对于抗击非洲猪瘟、提升生产指标、降低成本并增加赢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成员应具备过硬的能力、娴熟的技能、强烈的责任心以及高效的执行力。

  所谓“养猪百日,卖猪一天”。养猪人要通过提高正品率、降低次品率并分品种、大小进行销售,同时及时掌握市场行情、不断地了解猪周期变化规律以灵活把握卖猪节奏,旨在卖出高价并获得更多利润。

  养猪人应保持适度规模经营,确保资金、团队、能力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现金流管理,警惕现金流风险;同时,确保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及生物安全,并严格遵守《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

  未来养猪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与提升的猪场,才能在这场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